广发基金王海涛:存量竞争环境,龙头优势凸显

  有信仰才能看清未来。

  从2005年进入摩根斯坦利开始,海涛步入证券行业已有18年,期间获得过认可,也遇到过误解。

  在管理专户的时候,有一次客户在看了他的历史持仓后隐隐约约地叹了口气,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持仓的不认同:这些股票都没怎么听说过,没看到特别牛的股票。

  海涛对此没有太多解释。直到后来,客户发现净值波动不大,到期后的收益也比预期的好,喜不自胜,从此成为王海涛的“铁粉”。

  还有一次,在王海涛帮客户赚了不少钱之后,客户一边看着持仓一边夸赞道:海涛总,你挺厉害啊,在没什么人关注的化工、公用事业板块,你居然也能选出这么能赚钱的东西来。

  因为持仓较为独特,买入和卖出的时机又往往与众不同,王海涛在接受新客户时,不时会遇到类似的误解。但能够纵横投资圈18年,反而恰好说明,王海涛不仅不是在“垃圾”中找机会,实际上,他在选股和择时方面的标准严格到近乎挑剔。

  这跟他在次贷危机的经历有关。2008年的次贷危机时,王海涛正供职于摩根斯坦利,连续几个月大跌卖出过后,平时喧闹嘈杂的交易大厅安静得连一只蚊子飞过的声音都可以听到,而合规部却异常嘈杂,催促客户追加保证金的电话一刻不停,金融行业大面积裁员,HR部门所在的楼层人人绕着走。

  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极其重视风险控制,也让他在遇到黑天鹅事件时能保持冷静、在标的公司处于底部时敢于出手。

  例如,2020年初,疫情一度让全世界陷入恐慌之中。阴云密布之下,抛售资产的浪潮随即席卷全球,3月初的10个交易日之内,上证指数下跌超过10%,美股接连暴跌熔断,全球经济接近停摆。

  3月19日,上证指数再次大跌,美股第四次熔断,VIX恐慌指数飙升到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新高。

  在这个市场犹如惊弓之鸟的时刻,王海涛写了一封名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目前的不确定性》的内部信。在这封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信中,王海涛着重讲了三件事――

  (1)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过很多情况,比今天要困难很多,但都坚韧地走出来了;

  (2)疫情以及外部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待评估,但全球无风险利率下行,将为资本市场分母端提供比较好的估值提升空间;

  (3)在全球资产荒的背景下,A股的吸引力在慢慢变强,而且当前时点处于比较低的位置,适合做投资。

  事后看,A股各行业龙头在疫情爆发后估值大幅攀升,充分证明了王海涛当时在市场悲观时刻的判断。

广发基金王海涛:存量竞争环境,龙头优势凸显

  作为基金经理的王海涛,经常能以相对低估的价格买到质地不错的公司。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01牛熊历练

  在高度市场化、靠本事吃饭的二级市场,人是第一生产力。而一个基金经理的入行年份、所受训练,往往会对后来的投资风格形成巨大的影响。

  2005年,在沃顿商学院学习了正统的价值投资研究方式以后,王海涛到摩根斯坦利开始职业生涯,从2005年至2009年,每天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信息做财务模型。

  在他的记忆里,摩根斯坦利的大楼里有两层楼有着特殊意义,一个是31楼,一个46楼。

  31楼是公司每天投研部门开早会的地方,会议室里挂了一幅书法作品,上边写着:傲视群雄。初来乍到的他一度不太理解。

  时隔多年,历经几轮牛熊周期的洗礼之后,他终于明白,要做到“傲视群雄”,一方面需要在全球视野下把市场上的主要公司和商业模式都研究透彻,另一方面则是不但要做多,还要学会看空、做空,由此锻炼出对企业估值的全面认知,才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如果说,31楼让王海涛收获的是视野,那46楼,则让他意识到投资行业的残酷。

  46楼一分为二,一边是公司HR部门的办公楼层,另一边则是员工餐厅。大摩的员工餐厅伙食不错,中午经常需要排队。平时大家去46楼主要是吃饭,而在次贷危机期间,46楼是HR部门通知员工被解雇的场所。一时间,46楼变成了失业的代名词,再也没有人愿意去46楼吃饭,这也让王海涛亲身感受到做好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见识过大风浪、大危机,这种风控意识就此内化成王海涛投资哲学中的核心组成部分。

  2009年,王海涛回到A股市场,加入兴业全球基金(后更名为“兴证全球基金”)。一开始,他在基金管理部任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管理公募组合,2011年底去做专户。此前习惯用DCF模型做基本面研究的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都不太适应A股中的中小创牛市风格。

  在把A股与海外进行对比后,王海涛发现,市场风格差异的原因在于,A股很多公司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做了并购之后,确实业绩增长很快,而海外的很多公司已经过了这个阶段。

  在兴全工作期间,王海涛体会到了A股市场区别于海外市场的独特性,完成了从学院派到实证派的转变,并增进了对于成长股的理解。不过,海外投资时埋下的注重风控的种子,一直伴随着他。

  在2015年如火如荼的中小市值成长行情中,王海涛在不到半年时间就为专户客户赚了超过100%的收益。从当时的市场氛围和估值水平来看,他认为这种赚快钱的时间周期会很短,因而选择且战且退降低仓位。

  后来,王海涛去福建一家券商路演,发现台下坐的散户动辄是翻了几倍的收益。回到上海,他跟圈内机构投资总监交流,发现大家都是高仓位运行。

  高估值、高仓位、情绪高涨,指数几乎每天都在创新高,看着陡峭上行的K线图、不断放大的交易量,熟悉的情景让王海涛心生警惕。圈内交流后第二天,他就清掉了股票仓位,接下来的两周市场开始大幅回调。他经常会说自己很幸运躲过了2015年下半年的回调,但正是次贷危机的经历,让他时刻怀着对市场的敬畏之心,最终躲过了这次大幅下跌。

  从海外到A股,风格虽不同,但人性的贪婪或恐惧总是相通。随着在A股的实践时间越来越长,王海涛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市场的价值投资体系。

  02投资体系

  王海涛的工作与生活节奏就像时钟一样精确、有条不紊。

  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到公司办公室把前一晚全球股市的情况看一遍。晚上下班后刷招股说明书,通过一手信息来建立对公司的认知。随后,他会把选出来的股票池里的公司通告全部读一遍,保持对企业的实时跟踪,把握经营状况和发展方向等基本面发展动向,然后在12点前睡觉。

  作为正统的价值投资出身的投资人,王海涛的投资方法并不像市场通常所理解的那样――专买低估值。估值固然是王海涛投资中所看重的因素,但基本面及其变化,才是王海涛日常关注的重点。

  一般来说,王海涛会用4个标准来筛选出一个股票池――

  (1)市场空间足够大。他说,一定要选择一个市场空间大的行业,否则,若是行业的天花板比较低,即便公司能拿到50%-60%的市场份额,市值空间也很有限。但如果是周期性行业,周期位置则是最重要的分析因素;

原标题:【广发基金王海涛:存量竞争环境,龙头优势凸显
内容摘要:有信仰才能看清未来。 从2005年进入摩根斯坦利开始,王海涛步入证券行业已有18年,期间获得过认可,也遇到过误解。 在管理专户的时候,有一次客户在看了他的历史持仓后隐隐约约地叹了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5350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上一篇:建信中关村产业园REIT即将开售 为投资者把握优质产业园资产长期价值
下一篇:银行FOF类理财产品因何走红